——由《香菱学诗》想到的
静乐君宇中学34班 姚玲
“绿蓑江上秋闻笛,红袖楼头夜倚栏”,香菱初学写诗就写出了这样脍炙人口的诗。其诗情真语挚,意蕴深厚,这不是灵感突现,也绝非偶然得之。纵观全文,我们不难发现,香菱学诗,莫过于一个“勤”字。
从拜黛为师起,香菱便勤于思考,举一反三,她诸事不顾,勤于阅读,从诗中领略了许多滋味。作诗的过程中,更是茶饭无心,坐卧不安,以致于梦中得诗。
香菱的“勤”正如宝钗等所言,已到了“呆”、“疯”、“魔”的地步,掩卷沉思,我们的学习又何尝不需要这种“呆”、这种“疯”、这种“魔”呢?
爱迪生说过:“天才是1﹪的灵感加99﹪的汗水”,这也告诉了我们,没有天生的蠢才,只有荒废了的天才,只要勤奋,人人都是天才。
牛顿小时耽于戏玩,学业很糟。上中学后,始知发奋苦读,但由于家贫,曾一度失学。复学后,他更加勤奋。中学毕业,他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,由于在学业上倾注了全部心血和热情,大学毕业,他留校当研究生,后获硕士学位,并留校任教。自此以后,牛顿在剑桥大学废寝忘食地工作了30年。他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,每天要工作十七八个小时,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。
勤奋成就了牛顿,他的成功的花朵,惊羡了众人。可有谁知道,这美丽的花浸透了他多少的心血和汗水?!
而相比之下,仲永就是一个荒废了的天才了。五岁的仲永,从未见过笔、墨、纸、砚,就能“指物作诗立就”,这可谓是一个天才了。然而,由于他的父亲“不使学”,致使长大后“泯然众人”。
他们的成败不正告诉了我们“业精于勤,荒于嬉”这样一个道理吗?我们现在正处于初中三年的关键时刻,把握好了这一关,就意味着我们三年的辛苦没有白废,意味着我们洒下汗水凝聚成了辉煌。而要想把握好这一关,也莫过于一个“勤”字。因此,在所剩无几的日子里,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一切时间,像香菱一样,勤于练习,迎难而上,勇敢地闯过中考这道槛,勇敢地跨越人生路上每一关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